孩子不开口说话,对父母总是已读不回。“慢慢来~我等你”、“不要紧张”、“说错没关系”这些反而会有反效果!

你的孩子不说话吗?或是到某个特定环境就全身僵硬,不肯开口?你觉得他只是太内向、害羞,或认为他再大一些,自然就会说话。但孩子可能正为「选择性缄默症」所苦,急需你的接纳、陪伴与协助。



前阵子,一名妈妈在PTT上询问自己有个1岁3个月大的男宝宝,明明具备说话能力,却在多数时候,选择回避需要他开口说话的时候,因此很担心地想询问其他妈妈是否有类似经验。

「我家小孩也一样,好担心哦!」、「带去给医生看下吧?」、「过一陈子就会开口了~吵到妳想掐死他...」网友在看到孩子不开口说话的议题时,都给出差不多的回复,除了再观察看看外,便是举例自己家小孩也是一样,过一阵子就会「开金口」,求助于医师,也只得到观察孩子至2岁有异状再来挂号的答复。较小的幼儿可能基于很多原因不想开口说话,但若孩子到了3岁以上,还显少开口说话,你可能就得思考孩子是「不会说话」还是「不想说话」。


父母该打破的5大常见迷思

.「他个性比较内向、文静,等时间久了,他就会说话。」

.「她在家里会说话,可能是幼儿园让她不太习惯。」

.「他爸爸还不是到了五岁才会讲话。『长大了就会好』,别担心。」

.「一定是教学太严肃了,孩子才会不敢说话。你们老师应该要调整。」

.「她像她爸『大只鸡晚啼』,但爸爸拿到硕士了啊。」

临床心理师王意中在他的新书《选择性缄默症──不说话的孩子》提到,这些都是父母对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常有的迷思,书中除了告诉大众该如何与这类孩子对谈外,更告诉父母该以何种心态面对孩子。


与其和孩子说「说错,没关系。」不如对他说「你可以再想一想,或许你会有新的答案。」

部分孩子很怕说错话,在这种情况下,有些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多开口,很容易不时的跟孩子强调:「说错,没关系。」但是,我们愈这么说,反而愈容易让孩子把注意力聚焦在说错这件事情上。

就如同孩子走平衡木一样,我们不时提醒他:「摔下来没关系,再来一次就好。」但是,当我们愈是这么强调,孩子原本应该专心走在平衡木这件事却分心了,他转而将注意力摆放到摔下去这件事。结果,你可以预期,当孩子愈怕摔下去,愈提醒自己不能摔下去,注意力愈不在走平衡木上,结果就真的摔下去了。对于容易焦虑的孩子来说,哪壶不开提哪壶,是很容易让孩子过度把注意力聚焦在负面的讯息上,反而造成反效果。

当孩子说错时,我们的回应,愈是自然愈好,让孩子降低对于说错的反应与过度注意。例如,如果孩子说错了,就只是请他坐下,或是换下一个人回答,或是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。过程中,不要有太明显的批评、指责、谩骂、纠正,也避免直接告诉孩子:「这答案不对,你再说一次。」与其这么说,我们倒不如告诉他:「针对这个问题,你可以再想一想,或许你会有新的答案。」


聚沙成塔,每一次对谈都是累积孩子开口说话的意愿

私底下,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。毕竟,让这些孩子愿意开口,是我们最终的目的。虽然,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。

我们可以在分享的过程中,偶尔抛出一些想法,听听看孩子的回应。例如:「你认为呢?」、「你觉得呢?」看看孩子,他是点头、摇头,或是做出其他的反应。从他所擅长的事物开始,会比较容易,让孩子对于他要回答的事情是有把握、有能力回应的。

或许,孩子的表现可能不符合你的期待,让你有些挫折。但和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对话,原本就并不是那么容易回应你。

而你可能会疑惑:「这样的状况还要多久?」我必须强调,急不得。但是每一次的成功经验,都足以燃起这些孩子开口说话的动机。
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yypw.com.cn/xwzx/215.html

相关推荐

品牌策划

BRAND

热文榜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