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戏与玩具.对孩子的价值与意义
- 2019-11-26 11:28
- 网络
孩子出生后,除了照顾他的饮食与睡眠,陪玩,也是育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游戏,是孩子的每日大事,玩得好,不仅促进孩子的各项发展,也可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与话题。
孩子出生后,基于爱护的心情,他的任何需求,爸妈都想好好完成。玩具,通常是爸妈表达疼爱的方式之一,无论是想让玩偶陪着宝宝睡觉、让宝宝咬,或是让宝宝尽情游戏,都顺理成章地成为家长为宝宝买玩具的动机。
细心的家长一定曾观察到,无论买什么玩具,孩子1岁~1岁半之前,最有兴趣的物品仍然是遥控器、卫生纸、拖鞋或家中常见的居家用品,新买的玩具经常在孩子手边敲敲、摸摸、啃啃后,一下就失去兴趣了。
这并非是指孩子对玩具没兴趣,而是在孩子1岁之前,多半只对有声光效果的物品感到有兴趣,例如听到玩具会唱歌、按按钮、敲桌子有声音,就会觉得有趣,但说明书上玩具的操作与正确玩法,对1岁之前的宝宝来说,并无意义。
大约在宝宝1岁~1岁半时,开始会模仿,也许不懂得操作方式与意义,但会学着大人将玩具电话放到耳边,逐渐开始能做出符合玩具功能的动作,而不再只是敲敲打打。
此外,不同年龄层孩子对玩具的兴趣不同,1岁之前,孩子寻求声光刺激,1岁半开始出现模仿动作,2岁~2岁半,可以模仿一系列的动作,如:切蛋糕、放盘子、分送食物等,3岁则开始角色扮演、5岁开始在游戏中加入剧情。
因此,家长给予玩具时,须顺着孩子的发展调整期望,不要期待1岁的孩子拿了玩具刀子就知道要切玩具水果,或是阻止1岁前的孩子透过敲打玩具制造声响。
除了提供玩具之外,与孩子一起投入游戏中,能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与话题,并让孩子喜欢与爸妈一起玩、分享心情。陪伴孩子游戏时,家长应退居为参与者与观众,让孩子主导游戏,无论是角色扮演或剧情走向,爸妈只需要做到观察与倾听即可,应避免过多的批评与指导,才不会扼杀孩子的想像力。
有些家长因为个性比较急,做事习惯按部就班,与孩子游戏时,也希望孩子遵循正确步骤或不允许慢慢动作,建议家长,与其在游戏中不经意地阻碍孩子想像力或造成孩子游戏的压力,不如为孩子找到同龄的玩伴,让他自在地在自己设定的剧本中扮演喜爱的角色,方能让游戏带给孩子更多学习与价值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yypw.com.cn/xwzx/106.html